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讲座活动

读者协会 | 书中寻解,化解对讨厌之人的情绪

发布者:  时间:2024-12-11 10:39:20  浏览: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置身于错综复杂且变幻无常的人际关系中,由此衍生出形形色色的烦恼与困扰。与此同时,在阅读的广袤天地里,我们邂逅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其中那些令人心生厌恶的角色亦不在少数。令人惊讶的是,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情境下所产生的情绪,实则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

基于此,12月10日下午,读者协会组织了主题为“书中寻解,化解对讨厌之人的情绪”的阅读活动,旨在借助阅读这一有力工具,引领大家深入剖析、透彻理解并妥善处理这类负面情绪,助力大家在人际交往与个人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更加从容自信、游刃有余。本次活动由人工智能2401班王婷同学策划主持。

开场介绍

主持人开场进行了简洁的自我介绍,随后详细阐述了活动主题、目的,并介绍了为本次活动挑选的相关书籍,为活动拉开序幕。使参与者对活动有了初步的整体认知,明确了活动的方向与意图。

个人分享

主持人引导参与者依次分享阅读感悟。黄慧琴分享《追风筝的人》中的阿塞夫,剖析其令人讨厌的特质;杨维昕通过《恰同学少年》中的刘俊卿,讲述自己的理解与感悟;罗康成则依据《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鲍勃・尤厄尔展开分享。每位参与者不仅阐述了书中讨厌人物的特点及原因,还联系到自身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人物,探讨了运用书中技巧应对这类问题的方法。

《被讨厌的勇气》导读

在导读环节中,指导老师寻正宇围绕“课题分离”这一核心概念展开解读,阐释了其概念内涵、产生原因及应用方法。课题分离是一种个体心理学观点,它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和任务,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干涉他人或者被他人所干涉。为使抽象的理论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寻老师引用托卡尔丘克的《旅客》(选自《怪诞故事集》)这篇文学作品,并从个体心理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剖析解读,以纸本交流形式清晰地展示给大家。这进一步加深了参与者对 “课题分离” 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助力他们在面对人际关系困扰时能更好地运用相关理念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与问题解决。

本次活动在帮助大家探索应对讨厌之人情绪方法及理解“课题分离”方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不足。未来,读者协会将持续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精心策划更多新颖有趣、富有内涵的活动,助力大家在阅读中探寻生活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