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融融日,书香满校园。在深化全民阅读推广的精神引领下,我校第二届校园读书节以“党建铸魂·书香润心·文创赋能”为主题,自4月22日启幕至6月圆满收官。本届读书节以三大模块为脉络,精心策划10项特色活动,覆盖全校五大院系、师生,推进我校“书香校园”品牌建设, 用阅读助力师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为学校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
一、党建领航:红色基因铸魂育人
本届读书节创新“党建+阅读”融合模式,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活动设计,让红色教育从“理论灌输”转向“精神共鸣”,实现思想引领与文化育人的同频共振。
1.书记“红色青春领读 人”及各党支部“书香润初心,阅读筑党魂”主题活动(4.22-5.20)
活动书记领读体系:校党委书记朱元双领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平凡的世界》、人工智能学院书记王世磊领读《无所不能》、第一机关党支部书记吴永超领读《倾听马克思》等,各支部创新学习,开展红色主题研讨,以点带线带面,带动全校师生参与共读。



2.“党建领航,走读宁乡”刘少奇故居研学之旅(4.16)
4月16日,师生代表门踏上了“走读宁乡”征程。在刘少奇故居纪念馆内,通过大量珍贵的文物、文献和影像资料,大家全面了解了刘少奇在工人运动、经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丰功伟绩。刘少奇故居的190余件展品仿佛一本本生动的“成长传记”,大家在阅读中穿越时空,感受到了伟人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3.五四青年红色知识竞答活动(5.4-5.17)
活动采用“初赛-复赛-决赛”赛制。初赛通过学习通平台开展挑战,吸引全校在校学生参与;初赛晋级选手于机房参加复赛,并最终决出前30名。决赛为院团队赛,各院组织优秀选手组成战队,于多功能厅进行现场竞答,通过“必答-选答-抢答”三轮激烈角逐,最终,3支队伍斩获二等奖,2支队伍斩获一等奖。


二、书香润心:阅读生态持续优化
本届读书节聚焦阅读习惯养成与阅读资源活化,通过场景创新、服务升级、机制保障,推动校园阅读从"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
4.21天阅读马拉松打卡活动(4.22-5.19)
活动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通过经典+通俗的书单搭配,利用21天的习惯养成规律,鼓励师生大家养成持续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参与者需每日阅读规定时长分钟并完成阅读感悟方可获得积分。活动吸引了475人参与,其中,3名参与者凭借优异表现,荣获本次活动一等奖。
5.第二届校园朗诵比赛(4.22-5.20)
本次朗诵比赛分为个人赛、团体赛两个赛道。个人赛中,融媒2301班蒋珺、药学2401班夏亮两位同学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参与宁乡市演讲决赛,其中蒋珺同学斩获宁乡市赛二等奖,并代表宁乡市参加长沙市赛。团队赛中,各学院组成6支参赛队伍,从《少年中国说》到《青春中国》,字字铿锵,同学们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作品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欢呼。最终,由新媒体艺术学院《最后一封家书》荣获团体赛一等奖。


6.图书馆服务宣传周(4.22-4.30)
活动分为两个子活动:“让书回家”活动、代金券活动。为鼓励逾期未还的图书尽快回到图书馆,“4·23”世界读书日期间,全校师生读者归还书籍时,可免除之前因图书逾期而产生的所有滞纳金。同时,为鼓励师生更多地使用图书馆资源,特别是电子资源和学习空间,对于4月23日-27日9:00-17:00来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师生,图书馆将发放食堂代金券,可用于学校食堂窗口的消费。本次活动极大鼓励了逾期未还图书入馆,同时也让图书馆进馆人数创下新高!

7.校园图书漂流活动
本届读书节期间,图书馆创新利用3栋大厅闲置空间,采用“拿一本带一本”自助模式,设立了一个校园图书漂流书屋。我们希望书屋的存在能让师生们在生活匆匆中能短暂停下脚步,埋首于书籍的浩瀚天地中,也希望这种“以书会友”的方式,能让阅读超越文字本身,成为情感交流的桥梁。

三、文创赋能:青春创意蓬勃生长
本届读书节深挖校园文化内涵,通过创意设计、影像记录、文学创作等形式,让阅读从“个体行为”升华为“集体创作”。
8.第二届“图书馆文化形象”创意设计大赛(4.22-5.16)
参赛学生将校训"明德砺能"与阅读元素巧妙融合:一等奖作品数媒2402赵酉光《书小客》以“文”为帽,融入电路板纹路,展现文化与科技的创新融合; 手捧红书,寓意党建精神;背后毛笔与剑形态结合,寓意凭借文化力量在创意领域披荆斩棘。中药2401袁毅提交的《云书》,以传统中式云纹长袍为核,用清新的浅蓝色缀色,象征着知识的广阔与宁静。


9.第二届"阅·瞬间"最美阅读摄影比赛(4.22-5.16)
比赛收到摄影作品百余张,用镜头定格“图书馆的晨光”“深夜的台灯”“草坪上的书友”等动人场景。融媒2402班邹茜作品《书页间的生命对话》以独特的光影沟通,表达着“翻开一本书,就是打开一个灵魂,那些铅字不是僵死的符号”这一阅读理念;文管2301邬怡然《好书如珪·书中自有颜如玉》以书页为框,同学浅笑捧书,于图书馆中定格美好,寓意书中藏佳境,阅读悦心灵,展知识润心之美。


10. 校园文学作品集《香山韵》创办
经过2个月征稿、评审,首期《香山韵》收录师生原创作品24篇,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体裁。书中既有对校园生活的细腻观察,如《图书馆的猫馆长》;也有对青春成长的深刻思考,如《十八岁的阅读清单》。作品集采用“师生共编”模式,由读者协会学生负责初审,图书馆、融媒体中心、学保处等教师指导修改,将于下学期开学初正式发行。
最是书香能致远,青春作伴好读书。第二届校园读书节虽已落幕,但书香永续、阅读不止。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全民阅读工作,让书香成为校园最动人的文化符号,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持久精神动力。